聚焦两会——中国书法的声音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文德化和”四个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广益集思统一,同心协力和谐”,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2013年全国两会专门题写的贺词。3月6日,新华网记者专访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欧阳先生。作为在书法、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具有高深造诣的文化大家,欧阳中石先生从象形文字的角度剖析了“文、德、化、和”四个字,并指出,这四个字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国的文化道路,就是追求繁荣与和谐的道路。

    文——繁荣、和谐

    欧阳中石认为,大力发展文化,就要首先明确“文化”的概念。《易经》中有这样一句:“物相杂,故曰文。”“‘杂’即‘襍’,原意是许多鸟停在树枝上,‘文’通‘纹’,这句话引申理解为各种事物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痕迹,也就是‘繁荣’”。“五色成文而不乱。”欧阳中石又引用了《礼记•乐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要有章法,要和谐。”欧阳中石说:“我理解,所谓‘文’就是繁荣、和谐。”

    德——正直向上之心

    欧阳中石拿起笔纸,给记者写了“德”字。“‘德’字的右半部分其实是‘惪’字,一个‘直’一个‘心’,是不是很好理解?正直、向上即为德。”他解释道,为了使“文”得到很好的发展,就要强调“德”,也就是说,人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都保持正直。

 化——变化、化解

    “‘化’这个字的写法其实是对称的,是一正一反的两个‘人’”,欧阳中石边说边写。记者查辞典得到释义: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欧阳中石解释说,虽然人人都要正直向上,也难免有所碰撞,有了碰撞,有了不一致,就要通过“化”变成一致。

    和——一致的声音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中的这句话同时出现了“和”、“化”两个字。欧阳中石说,“和”字从“口”部,意思是人发出的声音。声音虽有不同,却是一致的,这就是“和而不同、不同而和”。

繁荣与和谐就是文化发展的道路

    欧阳中石认为,“文”、“德”、“化”的最终目标是“和”,“‘文德化和’四个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就是用“文”化及一切,把一切化成了“文”,把一切事物变成繁荣而和谐的状态。欧阳中石说,“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中华民族从祖先一直到今人,一直在追求这种繁荣与和谐。换言之,繁荣与和谐,就是文化发展的道路。”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委员:让德育和美育发挥实效

沈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我是连续四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了。在过去20年参政议政的岁月里,我和人民政协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在每年两会期间发出过很多呼吁。关于艺术,关于道德,但更多的还是关于教育。
20年来,我欣喜地看到,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今后会“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把用于教育的钱用好,让人民满意,我听了感到非常欣慰。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从内到外真正强大起来,关键取决于国民素质,而培养素质全面、可担重任的国民,必须从“根”上入手,从未来栋梁们的培养上入手。

  我曾经提交过大量关于教育的提案,有的很快被采纳了,比如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有的则未能实现,比如停止评选三好学生。今天,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尤其不能用分数代替德育和美育。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中国代表团去美国一所名校考察,带了礼物,想送给该校最好的学生,结果这所学校的校长说:我们没有最好的学生,所有学生都是优秀的。我们能不能也让孩子们知道——他们都是优秀的。

  我儿时曾有过一段经历,至今记忆深刻。上小学时,有一个学期我的操行成绩被评定为“丙下”,原因仅仅是上课时和同学说笑了几句。我难过了很久。下一个学期,随着渐渐懂事,我的学习成绩上去了,操行也变成了甲等。可见,学生是在不断成长的,不能过早地把他们随意归类。

  我已八十有二,无法经常出门考察,但仍坚持看报,对教育类报道尤其关注,还专门请教师朋友上门聊天,了解情况。让我忧心的是,课业负担过重、自由空间太少、追求分数甚于追求创新……今天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累,越来越失去想象力?拿分数把孩子圈起来,还怎么要求他们有好身体、高素质。在我看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年轻人,要从小鼓励他们有创造力、想象力,有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有正确且坚定的价值取向。

  我特别看重德育和美育。这两种教育怎么发挥实效是个大课题,尤其是美育,现在往往简化成加分工具,让孩子练钢琴、学画画去考学加分。其实,美育没有丝毫功利性。我爱书法,就因为它像梁启超所说:在各种艺术教育中,书法是最纯粹的。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享受到真正的美的熏陶,成为内外兼美的人。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今后,我将继续为这些问题发出呼声。

赵长青委员: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

光明网讯(记者钱晓鸣)“癸巳花甲本命年,春开鸿业心梦圆。厚积诗韵书政气,尽挥墨象报文坛。”中国书协分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是一位老政协工作人员又是新委员,他赋诗一首志在书政协气象、写书协主业。他精心准备了政协的小组发言是谈加强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问题的。
赵长青委员认为:

  教育部2011年要求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小学三到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开设一课时书法课。今年2月初,又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这些举措对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汉字书写的规范化具有积极意义。直面中小学书法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较之其他艺术教育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是:

  一、由于多种因素所致,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课停顿三十多年,造成的书法教育“断代”影响已凸现出来。在今天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人们认为花费时间练字费时费力,习惯使用电脑的时间远远多于执笔写字,“提笔忘字”已经是很多国人书写汉字的常态…。

  二、虽然书法教育已形成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再到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格局,但各类书法人才的培养情况并不平衡。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所面临的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专业书法教师严重短缺。这已成为制约中小学书法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并且短期内很难有所改变。

  三、由于种种原因,书法在办学方面落后于其他艺术门类。例如全国有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专业美术学院,而专业的书法学院至今尚无一所,更谈不上国家级的书法学院。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途径不畅,书法专业人才的水平难以提高。这与书法艺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些不论是认识上的问题,还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长期积累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逐步提到工作日程上来。结合在中国书协多年的工作实践,我建议:

  一、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呼吁党和国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书法事业,充分认识到书法艺术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通过中国书法进万家、创建命名中国书法名城(之乡)等活动,力促把书法事业纳入到各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文化强省、强市、强县的重要内容来对待。通过书法艺术的大普及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有利于提升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抓好基础工程,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健康发展,

  二、为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书法艺术后继有人奠定基础,形成源源不断的后备大军。在全国中小学积极开展“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主题活动,通过捐建命名兰亭学校,打造兰亭学校品牌。现中国书协在全国(包括港澳台)捐建命名29所兰亭学校,为普及书法教育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同时继续推动海峡两岸的书法交流,坚持“祖国统一,书法先行”的理念,推进中国书法进万家——走进台湾,命名兰亭学校活动。

  三、尽快建立中国书法学院,加快培养书法教育的专业人才,不断输送中小学书法教师。2012年中国书协与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专门招收书法师资49名学员,已取得很好的反响。要在此基础上创建燕京书法学院;建议各地都要在师范学院里增设书法专业,扩大招生,以缓解燃眉之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通书法教育远程(视频)网络,传播书法教育,创造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良好环境。

  四、组织引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担当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校外辅导员。特别是要动员中国书协会员组成志愿者队伍,经常不断地深入当地中小学进行志愿服务。同时,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笔会、展览等形式,采取义卖和拍卖相结合的方式,广泛筹措资金,资助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学校,建立小型书法图书室,捐助家庭困难的学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书法应有尊严书坛需要安静

“截至去年,中国书协会员已有11163名,作为人民团体,中书协对于入会的条件和名额的控制、把握还是比较好的。”言恭达对《美术文化周刊》记者表示。

当今书坛非常活跃,各种名目的协会、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此,言恭达认为不应该简单地拒绝它,而是应该主动地接受它,国家在这方面应该出台一些相应的行业法规,引导、规范这些新兴业态的文化组织。“书协总体上还是应该按照书法本体,也就是以书法创作为中心来推进它的发展,而不是搞一些表面化的轰轰烈烈的群众文化运动。”

对于当下不少行政官员加入书协的现象,言恭达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从正面效应来说,领导干部喜爱书法,倡导书法艺术,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文化素质是很有好处的。而且,领导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也能起到支持书协开展活动的作用。从负面效应来说,有的领导干部以“权力寻租”的方式将自己的身份一下子转变为书法家,并通过炒作强行让社会承认,带来非常坏的社会影响。行政官员加入书协组织应有自律意识,切忌犯“浮躁病”。

“我们不允许任何人对书法文化心灵价值的嘲弄和异化,这是几千年来书法艺术‘技进乎道’最本质的求索。我们需要站在人类文化学的高度观照中国书法,需要从国家文化战略层面衡量中国书法的发展现状,营造一个全民热爱书法艺术,同时全民仰视书法文化,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新氛围。”他说。

言恭达认为,书协应该按照书法的本体规律推进它的工作,潜心把书法学好才是所有书协会员、书法爱好者真正应该关注的。“我的盼望是回归本真,回归纯净,少一点‘恶炒’和‘争位’,多一点理解和呵护,冷静地自省书协存在的意义,反思一个书法艺术工作者的社会担当。不管是何级官员,还是普通群众,都应懂得:文化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生活,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书协这个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其职责是为广大会员服务的,不是自己争名夺利的场所。”他呼吁中国书坛应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要像善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关爱会员,善待同道,尤其是在贫苦线上的同道。只有重视“人性”的价值,协会的工作才能以“平视”为基点,进入人性化管理。

言恭达最后说:“中国书法需要尊严,需要高贵,需要秩序,需要安静。书坛需要拒绝‘争位’,拒绝浮躁,拒绝诱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是心灵的回归。我们要像保护天空不受灰霾污染一样,书坛更需要社会心灵建设,坚守精神家园,坚守艺术本体,永不变质!”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中国人当学好中国字

今年参加两会,让苏士澍备感欣慰的是,经过他和众多委员、代表的多次呼吁,书法终于在2012年秋季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

“我们的孩子现在从小吃面包、麦当劳,接受的是双语教育,生活、学习已经全盘西化了。但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如何加强汉字书写教育的力度上很不够。看动漫的时间让孩子学学汉字不好吗?”苏士澍在在接受《美术文化周刊》专访时说。

作为一名连任3届的政协委员,他一直在为中小学书法教育事业而奔走。这次,苏士澍把提案的重点放在怎么落实和实施“中小学书法进课堂”上。他对记者滔滔不绝地说起具体的建议。

“现在电脑的普及对于汉字学习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汉字是华夏五千年的根,我们永远不能把汉字丢掉。要是到了提笔不会写字的地步,就是很可怕的事了。西方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只是在输出产品,而没有输出文化。这种评价应该足够引起我们重视和警醒了。”苏士澍认为一定要把学汉字、写汉字提到国家文化战略的层面去认识这个问题,“‘文化自尊、文化自信’不能束之高阁,应该体现在学好汉字上。”

去年,苏士澍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委托,编写了一套中小学书法的课本,目前已在几个省开始试用。此外,他还调研了常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打算从今年暑假开始,让孩子的书法教育走进博物馆。但现在也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师资,二是解决学生从学校到博物馆的车辆。

2011年,苏士澍还提出了在中小学开学前设立“书法周”的想法。学生放完寒暑假回来,在一周的时间内通过写字可以“收心”,促使其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苏士澍认为不能把汉字、书法的学习神化,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为此,他专门写了一本《汉字365》,列出365个常用字的各种书体,这样每天只需一分钟学习汉字,就可以积少成多,掌握常用汉字和书法的奥秘。

“老祖宗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都在汉字里面,我们应该好好挖掘其中的涵义。”苏士澍注意到,长期以来,中国的汉字教学都是通过拼音来实现的,但汉字恰恰是形音义结合的产物,我们对此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有条件的话,我还设想仿造迪斯尼乐园去建造一个汉字文化园,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体味学习汉字的乐趣。这是一个事业,也是一个产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苏士澍的这个畅想颇有新意。

 

徐利明:“功利化”的书法培训班难以传承书法文化内涵

“现在,书法培训班不少,字写得好的孩子不多;那些字写得不错的孩子也很少能领悟书法的文化内涵,当前的教育多是把‘书法’作为一个工具,作为通往艺术院校的敲门砖……”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当代书坛中年代表书家之一、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徐利明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表达自己对书法艺术传承的担忧。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的钢笔字写得越来越不成形,而毛笔书法离教育更是越来越远。最近几年,在不少爱好传统文化人士,包括不少文艺界的名人的呼吁下,教育部终于在2013年初颁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全国中小学生重新开设书法课程。

 “功利化的书法普及是没有生命的”

“看到这样的动作非常欣慰,但也担忧这个《纲要》流于形式。”徐利明说,恢复书法教育不仅是教孩子们写字,更是要向孩子传达书法艺术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及文化素养。

到国外做文化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海外华人甚至日韩等汉文化圈的国家对书法的学习传承比国人做得更好。“像海外华人,他们学习书法不是作为一门艺术,而是完全出于一种对祖国、对民族的情感。”徐利明说。

“在国内,书法培训班不少,但充满了‘功利化’思维,比如作为考试加分的依据、赚钱谋生的手段,甚至是通往艺术院校的敲门砖……而这样的书法普及是没有生命的,不能长久的,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我们应该感到羞愧。”

 “书法应当纳入全民‘文化素养’培养”

“书法不仅是作为一种艺术技能来学习,而是要作为一种修养来培养,作为一种文化素养的培养,一种人格修养的锤炼。最怕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传下去了,里面核心的文化素养丢了。”徐利明担忧地说。

徐利明表示,书法应当纳入全民“文化素养”来培养。

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数理化知识,不仅仅是用汉语写一篇文章或者知道一点唐诗宋词,学习书法可以培养一个人对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一种情结,包括审美情节、民族情结及文化情结,而这才应当是民众文化素养重要的部分。

 “想给中小学生讲毛笔字里的大学问”

“有机会的话想给中小学生讲一讲书法中‘小小一个毛笔字’蕴含的大学问。”徐利明说,古代人开始接触文字就学三字经、千字文,都是毛笔写出来的,书法从小就深入到人们的骨髓里,也深入到我们民族的性格里。你学习书法,读书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选择民族传统文化的书,读优秀的文章、诗词歌赋,包括欣赏中国的戏剧、传统文化、甚至中国的礼仪,待人接物的习惯都能联系起来。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审美是互通的……

在采访中,徐利明还谈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履职的感受。“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不能从一己之利考虑问题,要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如何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不忘自己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良心做人,以良知做事。”

 


    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书法


    沈鹏


    沈鹏书法作品


    赵长青


    赵长青书法作品


    言恭达书法作品


    言恭达书法作品


    苏士澍


    苏士澍书法作品


    徐利明


    徐利明书法作品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bt365手机官方网址 以海量书法、篆刻、国画信息为基础,倾力打造中国书法第一门户!
邮箱地址:shufawang@126.com   资料邮箱:shufaziliao@126.com
鲁ICP备06004066号